最新消息

[特稿] 物流 20萬大軍 決戰最後一哩

刊登時間: 2018-01-12 03:28:32  |   瀏灠次數:1563

物流 20萬大軍 決戰最後一哩
電商引爆物流業創新 「便利」定義再改寫

 

當外界都把焦點放在蝦皮引爆的電商大戰,卻忽略背後物流平台已出現秩序崩壞的警訊;消費者開始重新定義所謂的「便利取貨」,迫使物流業加速走向創新與科技化;最後一哩路的決戰,未來不只是競爭,還有更多的合作。

過去2年,電商大戰在台灣打得火熱,便利商店的包裹堆得像小山,在門市等待領貨的時間愈來愈長;宅配也因為配送量突然暴增,再加上政府一例一休的政策調整下,假日不送、晚上不送,無法準時送達的情況更是屢屢出現。

「這些情況在國外早就發生過,在日本稱之為『動脈硬化』,台灣也已經面臨到一樣的問題,現在終於有人關注這個議題了。」商業發展研究院流通產業組組長林原慶形容。

日本「玄關戰爭」開打  物流業陷「動脈硬化」窘境

「過去大家談電商,現在大家談物流!」在國內率先開啟「便利商店的店到店取貨」模式的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薛東都強調,當電商發展已經是趨勢,如何更有效率地解決「最後一哩路」的配送問題,不僅是一個大問題,更是一個大商機。

一六年日本亞馬遜(Amazon)推出1小時到貨的「Prime Now」會員服務,根據《日本經濟新聞》的調查,消費者對於日本電商龍頭─樂天與日本亞馬遜的10項滿意度中,亞馬遜取得7勝3敗的驚人成果,其中前2項壓倒性獲勝的項目,都是與物流有關的「配送的便利性」與「便宜的運費水準」。

在亞馬遜的帶動下,日本宅配數量持續上揚,配送業者爭相在週六上午的熱門時段,將貨物送到家,引發物流業者的「玄關戰爭」;但過度集中的配送時間,不僅耗費人力,更造成多數貨物無法準時送達。

甚至,日本宅配貨量隨著電商成長而持續創新高,但日本宅配龍頭─大和運輸所經營的雅瑪多物流,配送單價卻是愈來愈低。「這顯示物流業缺乏議價能力,市場變大,卻削價競爭。」商發院創新研究所研究員丁凡指出。

一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。根據商研院統計,自一二年以來,物流業因為電商發展帶動成長,一四年整體營收成長率達到高峰,之後就一路下滑;相較於同期無店鋪零售業(主要是電商)的營收成長率,仍維持成長趨勢,「台灣物流產業也開始『動脈硬化』,改變迫在眉捷。」丁凡強調。

物流業「動脈硬化」,關鍵來自「電商物流」與傳統物流最大的不同之處,是電商物流具有「非計畫性、不可預測」的特殊性;此外,電商物流具有配送高頻率、商品多元化、數量少樣,以及要求高時效等特性,這些都大幅增加了物流業的配送難度。

再者,根據麥肯錫的研究指出,過去50年,全球經濟成長基礎中,有半數來自生產力的提升,另一半來自勞動人口的成長,而物流業尤其是高度仰賴人力的行業。

但進入高齡少子化後,未來將無法再仰賴勞動力增加來帶動經濟發展,唯有提高生產力,才能開啟經濟再度成長。而這裡所提到的生產力,指的是藉由新技術導入,結合創新服務來提高效率,才能彌合勞動力縮減的缺口。

為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,根據調查機構CB Insight統計,一二至一六年第3季為止,全球投入物流科技相關領域的資金總量,達到84億美元,融資案件達938件,多是運用創新科技與資訊系統提升物流服務運作效率。

宅配業率先喊漲  重新聚焦核心競爭力

全球電商龍頭─亞馬遜首開風氣之先,要以無人機的方式寄送貨物,但受限於法令的規範,一六年底時才公開了一支在英國配送的實況;日本雅瑪多則是與資訊服務商DeNA合作,一七年起展開自動駕駛的宅配車,結合智能儲物櫃的科技方案,一來有助於舒緩駕駛員人力不足的問題,同時也可以讓不擅於駕駛的女性或高齡者提高勞動參與的機會。

「反觀台灣物流產業,勞動報酬率占整體附加價值比率高達58%,顯示台灣物流服務科技化比率偏低。」丁凡點出台灣物流業發展的困境。新竹物流副營運長李正義更直言,在勞動人力愈來愈少的情況下,如何透過科技來提高配送效率,提供配送人員更好的福利待遇可說是當務之急,「配送最終還是服務業,未來一定是人力的戰爭。」

要調整結構,國內宅配業龍頭─統一速達可說是開了第一槍。統一速達行銷部長任經文指出,一八年起,已針對旗下大型客戶進行重新檢視,對於無法達到合約配送量的客戶,將嚴格執行折扣優惠,尤其是最具切入門檻的低溫商品,價格更是嚴格把關,「少了折扣,不少店家都說是我們漲價,其實牌價並沒變動。」

一三年時,日本第二大宅配業者─佐川急便決定忍痛退出亞馬遜的配送商,逆勢調漲配送價格;一四年,佐川急便的配送件數雖較一三年下滑,但營業利益率卻一舉超越了雅瑪多。直到一七年,日本雅瑪多也承受不了壓力,跟進調漲價格。

「透過調整價格,其實是一種對市場的篩選。」林原慶分析,使用宅配的消費單價比較高,合作對象以大型電商為主;配送的商品體積也比較大、比較多,女性、老人的需求十分明顯,再加上市場上其他的配送系統,仍是以常溫為主,「宅配提供的冷鏈配送系統,在市場上屬於利基型商品。」宅配業已經知道不需要全拿市場,而是會賺錢的才做。

任經文指出,宅配的退貨率只有個位數,遠低於其他電商的配送方式,多年下來布建的倉儲與車隊系統,已形成競爭門檻;但內部仍將持續進行結構調整,包括減少體積過大的商品配送、陸續減少折扣幅度,以及重新配置人力與集配隊型等,「因為未來3到5年恐將找不到人力,如何提供好的工作環境,絕對是宅配業營運的重點。」

對「便利」重新定義  智慧型儲物櫃全球普及

事實上,宅配業者面臨到最大的困境之一,就是重複配送的問題。根據統計,一六年日本宅配包裹總量達37.4億件,較一五年成長15%,其中重複配送的比率高達20%,相當於全年宅配總量再增加7.5億個包裹,造成配車的行駛距離增加25%,若換算成人力,更高達9萬人次,而這些都是成本。

 

資訊來源:http://www.wealth.com.tw/article_in.aspx?nid=13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