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向亞馬遜致敬,仁寶秘研搬運機器人進軍物流業

刊登時間: 2018-08-31 03:41:42  |   瀏灠次數:2075

向亞馬遜致敬,仁寶秘密研發2年的搬運機器人進軍物流、製造業

仁寶不僅是Amazon多年的電子閱讀器Kindle代工廠,現在還想進軍物流倉儲業,看看仁寶團隊如何向Amazon物流中心中AGV「致敬」?(shutterstock)

 

寶在亞洲工業4.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中發表最新AGV(自動導向車;Automated Guided Vehicle)L250,預計11月量產。

 

仁寶第二台AGV搬運機器人L250可以讀QRocde也可以用光達無軌移動,以扛貨架方式搬運,適合物流倉儲業。(王郁倫攝影)

這是仁寶第二款AGV搬運機器人,正方形機身可以左右旋轉前進,減少了機器人轉彎需要的大量空間,頭上的光達可以指引機器人自動前往指定地點,到了定點,機器人會鑽到指定貨架下,「扛起」貨架上物品搬到出貨員身邊。

仁寶的第二台AGV搬運機器人其實是向Amazon「致敬」,為什麼這樣說?

 

向Amazon致敬,「以物就人」拉高效率

「我們第二款AGV概念來自Amazon,」仁寶主管表示,他解釋,Amazon物流管理首創「以物就人的概念」,把貨架拉到出貨員身邊,相對以往物流倉儲業,是出貨員到貨架撿貨,以人就物更有效率。

仁寶秘密研發2年的AGV搬運機器人,將對外銷售,鎖定倉儲物流及工廠。(王郁倫攝影)

仁寶說,AGV搬運機器人開發技術完全自行掌握,但搬貨架的概念確實是來自Amazon。

相對第一台AGV是瘦長機身搭載兩顆光達,以「拖行」貨架方式移動貨品,轉彎必須走L字形過彎,要的空間大,比較適合製造工廠產線應用,仁寶第二款AGV所需要轉彎空間比較小,可以遊走在貨架之間,除可以讀取QRcode前進,也有光達導航,適合物流倉儲業在包裝寄送貨物時,由AGV把貨架「抬起」拉到作業員身邊,負重最高600公斤。

Amazon目前的AGV約有兩種負重度,一種可以扛1,000磅,第二種可以扛3,000磅。

仁寶第一款AGV搬運機器人可以拖600公斤貨架,身體瘦長,L型轉彎適合工廠產線需求。(王郁倫攝影)

 

為取得AGV技術,Amazon也靠併購

AGV對物流或製造工廠而言扮演重要角色,由於搬貨是吃重工作,耗費人力,根據市調機構統計,製造工廠中花95%時間在包材、儲存及裝卸、搬運及等待加工上,只有5%時間在真正組裝製造上,若AGV能自動搬運可以加快效率,時間可以大幅縮短。

Amazon 倉儲自動化很成功,靠高速自動化提高效率,AGV每天早晨都自動上班開始搬貨。(Flickr-Álvaro Ibáñez CC BY 2.0)

為加快物流效率,Amazon更買下AGV業者Kiva System(現在更名Amazon Robotics)作為自身無人倉儲的搬運工系統,台灣研華是主要供應商,前兩年採購了1.5萬台。

Amazon的倉儲中心運量大,幾乎是世界一流等級,但Amazon仍揚言未來要更智慧化,期望打造無人倉儲夢想。

根據市調機構統計,2020年時AGV市場規模上看26億美元,相當近800億台幣商機,但Amazon跟阿里巴巴等業者,都已經自己打造AGV團隊,自給自足,仁寶的AGV搬運車勢必得瞄準中型以下倉儲物流業者,對此仁寶表示,已經取得CE安規認證,有助於拓展歐洲市場。

 

仁寶AGV練兵兩年,將外賣

仁寶今年不僅展開世代交替,副董事長陳瑞聰交出任期29年的總經理大位給翁宗斌,打造新經營團隊,仁寶其實也默默投資許多新事業,並加強工業設計實力,是國際IF大獎金獎常勝軍,2018年75個IF金獎中,台灣就只有拿到2座,而仁寶是唯一的業者(另一家是學校)。

仁寶總經理陳瑞聰交棒升任副董事長,展開世代交棒。(王郁倫攝影)

此次仁寶會開發AGV,最初也是自家工廠的自動化需求,目前仁寶AGV已經在集團各廠區超過4座工廠服務2年,累積豐富的場域經驗,秘密研發練功兩年,未來將賣到其他倉儲及工廠產線上服役。

仁寶第二台AGV L250產品同樣有橘紅色外表,但功能跟定位與第一台大不相同,除底部有相機可以辨識RQ Code編碼,前方也有光達感測,可以旋轉行進,跟第一台AGV將鎖定不同市場,分頭出擊。

 

廣達投資達明機器人,今年開始收割

不只是仁寶要賺自動化機器人商業財,廣達集團旗下達明機器人也早已佈局協作機器人多年,今年終於開花結果,可望銷售2,000支手臂。

工研院推出航太加工高精度機器人及OPCUA機器人通訊標準聯盟,要打造台灣隊。(王郁倫攝影)

達明機器人28日出席工研院行動機器人記者會,宣佈首度參加OPCUA機器人通訊標準聯盟,打造台灣隊,加入聯盟成員還有台達電、上銀、新代、勤堃機械及新漢智能,達明表示,機器人有不同PLC、CNC、設備語言,建立一套共通標準,可以讓機器人彼此能協調聯繫,達到方便管理的目的。

工研院在「2018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」中,邀業者組台灣隊,右起為機械所副所長蔡禎輝、機械所組長游鴻修、盟立自動化總經理方玉崗、漢翔董事長廖榮鑫、新代總經理蔡尤鏗、新漢總經理林弘洲、達明研發處長郭耀庭。(工研院)

 

漢翔拼毛利率12%,導入國產機器人

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表示,航空業毛利率低,訂單來100%大概只能接到6%,其他都流失掉,關鍵就是成本、交期等因素,其中成本又可以拆分人工成本跟物料成本,台灣人力成本約50美元,相對日本100美元便宜,但土耳其10美元,墨西哥只要2美元,就相對無優勢。

其次台灣航太零件原料99%靠進口,佔整體成本5成,加上28~30%是人力成本,使全球航太零組件平均毛利率只有8%,而漢翔期望今年毛利率可以朝10%邁進,長期目標思索如何提高至12%,要靠的就是供應鏈整合,過去漢翔用5軸精密加工機生產零件,一台動輒4,000~5,000萬元,但大部分功能用不到,導致殺雞用牛刀,未來用國產航太高精度機器人替代,成本立刻下降50%。

工研院推出行動式手臂機器人系統,可以幫零售業盤點及補貨。(王郁倫攝影)

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(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)統計,全球服役中工業機器人2017年達到205萬台,預估2020年全球將有300萬台工業機器人投入工廠產線;今年全球將出貨37萬台工業機器人,較去年成長18%,2019年將達43萬台,2020年則會挑戰50萬台大關

 

 

資訊來源: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50408/compal-agv-hub-robotics-techman-robot